『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15章 《出师表》
天幕上,
盘在灯油内的灯捻偶尔噼啪作响。
斑驳的案几,一张白帛铺陈于上。
案头的灯火颤抖了一下,在白帛上荡漾出一个浅浅的人影。
鬓发斑白的诸葛亮怔怔的看着那空无一字的白纸。
毛笔一直提于枯瘦的指间,不见动静。
突地一阵微风吹过,灯苗剧烈晃动。
刹那间,
明暗闪烁的光亮,让老人如梦中惊醒。
裹了裹披在身上的大氅。
将手中的笔舔满墨汁。
白帛上,一笔一画的三个墨色大字题于卷首。
《出师表》
随后,笔若游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笔锋一停。
文字在灯火中熠熠生辉。
只余孤独之人独自垂泪。
……
{初听不知言何意,再读亦是泪中人!}
{初中的时候只觉着这么长还要背烦死了,现在再一回顾,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我初中时根本看不懂,难的要死,现在再看,写得太好了,字字真情,一片奇文!}
{出将入相,人臣之最也。武侯墓历经1700多年未被盗掘,且历朝历代都有修缮,墓边的桂花树就是最好的证明。}
{诸葛亮::“饭菜在冰箱,吃的时候记得放微波炉热热。”这就是出师表辞藻不茂的原因。}
{出师表的语气就像一个老父亲要出远门了,把所有的事情给儿子仔仔细细交代一遍。}
{毕竟那是乱世,他也不知道他这次出征能不能活着回来,庞统可就是被流箭射死的。}
……
大汉,
刘邦吕雉两人俱都呆愣的看着天幕。
颤抖着手拿起酒壶,一饮而尽!
哪怕大片酒水洒落于身刘邦也毫不在意。
“忠贞之臣……这一颗老臣的殷殷忠心,揉碎了,碾烂了,印在这字字真切的表章上。”
“短短六百余字,出现了十三次先帝。”
“可见诸葛亮与刘备的情分。”
“可惜啊……”
刘邦倒了倒空了的酒壶,烦躁的将它扔到一边。
一旁的刘盈不知所措,而吕雉也是面色凝重。
“这刘禅恐怕不是个能成事的!”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长叹一声。
“这刘禅,恐非明主啊。”
一旁的卫子夫道:
“陛下何出此言?”
刘彻歪了歪身子,靠在软榻上。
看着天幕里的《出师表》神情复杂。
“皇后啊,你看这通篇的嘱咐之意,可见这刘禅并非一个励精图治之人。”
卫子夫看了看那篇文章,开口道:
“陛下,这更像是长辈的叮嘱,无关孩儿辈是否聪慧英明啊?”
刘彻摇摇头,叹口气。
“你看这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卫子夫看了半天,看向刘彻。
“自高祖以来,宫为天子之私,府为丞相之公。”
“宫、府各有各的范围,不能越界。”
“宫内有罪者,自有皇帝处理,有掖庭令对皇帝负责。”
“而宫外有罪者,则是由廷尉管辖,丞相负责,最后的结果则是呈报给皇帝批准。”
“而东汉,宦官执政,滥用皇权。”
“宫里皇帝的权力越位到府里。”
“这是法制混乱的弊端。”
刘彻看着那句话,缓缓道:
“诸葛亮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宫和府要有统一的赏罚之府,统一的赏罚之准。”
“立功要赏,有罪要罚,不管是宫里的人还是宫外的人,都要‘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交给专门的赏罚之府来讨论赏罚的处理决定,皇帝不要插手。”
“东汉末年,宫压过府。现在,府要管宫。”
“宫府一体,其实就是把宫、府的赏罚大权统一到朝堂手里。”
“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彻目露复杂。
“原因只有一个。”
“刘禅难堪大任,如无限制,怕会重蹈宦官干政的覆辙。”
“…先帝…痛恨于桓、灵也……”
刘彻看着天幕里的诸葛亮,眼神里有不解、有疑惑、还有一丝钦佩。
“哪怕要担一身权臣的骂名,也要完成刘备的遗志……”
“朕……”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反复念着这篇奇文。
只感觉身上热血沸腾!
他此时只有一个感觉!
冲进去!
带领诸葛亮打飞曹魏!
不能让老臣的一片忠心付之东流!
似乎感受到了刘秀的蓬勃战意。
天上的天幕微不可查的抖了一下。
……
汉末·献帝时期
“呜呜呜!”
司马懿正俯地痛哭。
曹操眯着眼睛看着痛哭的司马懿。
“仲达,你哭什么?”
我哭什么?
天幕都说看到《出师表》不哭的是为不忠了!
我再不哭这辈子都不用哭了!
“呜呜呜!魏王,臣实在是情难自禁!”
“诸葛孔明虽不明天数,倒行逆施。”
“但其对主公之忠心实乃至死不渝!”
“臣此哭,乃哭诸葛亮可为臣师矣,教臣忠贞之道!”
曹操语气一挑。
“哦?原来仲达此前不知为臣尽忠之道吗?”
司马懿哭的更大声了!
这时可不敢停啊,停了,脑袋就没了。
也不能反驳,反驳脑袋就没了。
不能表忠心,不然脑袋没了。
果然,看到司马懿没片刻停顿之意,也不说话,就是一个劲儿的哭。
曹操狐疑起来。
难道是孤多心了?
“孤乃戏言尔,仲达莫要多心。”
继续哭!
“我知仲达忠心,快快起来!”
可以起来默默哭了。
……
曹魏,
“伱怎么不哭啊?”
司马懿斜睨着司马昭。
“啊?我该哭吗?那爹你怎么不哭啊?”
司马昭直接反问回去。
“我心里哭过了。”
“爹,我也一样。”
……
季汉,
“孔明啊!是备对不住你!”
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痛哭着。
他知道,夷陵之战肯定会伤了益州元气。
但他不知道,这一战的后果居然让诸葛亮如此殚心竭虑。
当他看到天幕里的那老人时,他都不敢认!
他更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这么急切的想要北伐。
一切都是因为他啊!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诸葛亮看着痛哭流涕的刘备,轻声道:
“亮得主公知遇之恩,唯尽忠矣!”
……
季汉·怀帝时期
刘禅看着天幕里的诸葛亮,又偷偷看了眼身边相父。
鬓角的白发越来越多了。
额头上的皱纹如同刀划一般,越渐深刻。
如青松般挺直的腰已经弯曲。
原本清湛的目光,也有了一抹薄翳。
一阵莫大的惊慌涌上心头。
相父老了?!
“相父,今年还要北伐吗?”
诸葛亮看着有些不安的刘禅,认真的点点头。
“陛下,前几次北伐都因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
“这次,臣会在渭滨屯田。”
“且联合东吴一同攻魏。”
“这一次,臣,定要克复中原。”
刘禅很想说一句能不能不要打了?
打仗会死很多人,骸骨丢弃在荒野间,也没有人埋葬。
“那相父,记得常常来书。”
……
大明·永乐时期
“你怎么不哭啊?”
躺在摇椅上的朱棣看着一旁细细品味着《出师表》的朱瞻基,开口道。
“啊?我该哭吗?”
朱瞻基扭过头看向朱棣,一脸迷茫。
朱棣摇了摇头。
“你呀,照你爹差远了。”
“信不信,要是你爹在这,他肯定是哭的最惨的那一个!”
朱瞻基想了想。
“爷爷,你确定不是我爹他累的感同身受所以才哭的吗?”
朱棣嗤笑一声。
“他感同身受,他感同个……诶,你等会?”
正要大放厥词的朱棣突然感觉不对,斜睨着似乎一脸茫然的朱瞻基。
“你小子是不是拐着弯骂你爷爷我呢?”
“他感同身受诸葛亮?我感同谁?汉后主?”
朱棣捋了捋袖子,站起身。
“小崽子,你这是要倒反天罡啊!”
一旁的朱瞻基顿时慌了!连连后退,双手摆个不停。
“爷爷!孙儿没这意思啊!您想多了!”
朱棣眼睛一眯,右手叉腰,左手拍了拍自己胸膛。
“哦?你是说朕错了?”
朱瞻基这一下真急了!
“不是!爷爷!这可是您起的头!”
“哦!那还是朕错了!”
“不是!我!您!哎呀……”
朱棣看着一脸自暴自弃样子的朱瞻基,笑了一声。
扶着椅子慢慢坐下。
“我就说你不如你爹吧。”
“想想你爹一开始会怎么做,怎么说。”
“傻小子。”
听到这话,朱瞻基愣了一下,随后深思着。
……
刨除主观认知,只结合背景而看《出师表》第一次北伐的诸葛亮其实是有信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