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捐钱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太后适时打断了大家的议论。
“好了,莫再争论了,是真是假,明日户部的人去一趟不就行了。
哪儿用得着在这儿吵。
平阳侯府已经给你们开了一个好兆头,那么接下来就看你们了。”
太后这话一出,园子里顿时一静。
平阳侯府张口就是十万两银子。
而他们,只准备了两三千两银子,这说出去都觉得丢人!
因此,这一时半会儿,都没有人出来喊数。
而太后娘娘脸色也沉了下来。
众人看见太后娘娘的脸色一沉,便忍不住是在心里暗骂龚家:
穷鬼子破落户逞什么强,一开口就十万两银子,这么有钱干嘛不再多出一些?
他们要是把那一两千两银子拿出去,那不是捐钱,那是打太后娘娘的脸,得罪人!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本来都相互打探清楚了出多少银子的,居然会蹦出来一个格格不入的,且甩他们十万八千里。
沈蓉还不知道,他们这次捐钱,无意中得罪了很多人。
“太后娘娘……臣妾顾陈氏愿意捐三万两银子。”
一道略有些紧张的声音响了起来。
大家定睛一看,居然是毅勇伯府千金,探花郎的夫人顾陈氏。
陈园这一站出来,之前那几个议论他的夫人脸色顿时一变。
看来,他们之前计划的那点银子是拿不出手了!
大家再不甘心,也没有办法了!
“嗯!不错!”太后娘娘赞了一句。
有了陈园开头后面就变得容易多了。
大家不约而同地将原先准备好的银子数量,又提了几倍,
这次捐钱不是以钱为单位,而是以万为单位!
没办法,一个破落户,捐那么多两银子,而他们这些顶级勋贵之家,在平阳侯府的捐十万两前提下,若是捐得太少,不仅丢面子,也会得罪皇上。
这事,简直吃力不讨好!
宴会结束后,各家夫人小姐都春去回到了家中。
因这这事,平阳侯府再一次被众人议论了起来。
有的人说是平阳侯府是个节俭的。
有的说平阳侯府子的人太傻了。
攒的钱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自己在家里吃苦,把钱都给别人花,那不是傻是什么?
当然,更多的人在看热闹,平阳侯府真的捐了十万两银子和五万石粮食吗?
明天户部的人来搬粮食,也不知道龚家有没那么多粮食?
不知道龚家到底能不能拿出那么多银子?
还有那些捐钱少的勋贵之家,无不是在暗自祈祷,龚家家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和粮食,让人笑话。
也有不少是来看热闹的!
在事情没盖章的那一刻,京城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事
次日一早,平阳侯府正门大开,辰时初户部的官员到了。
围观的百姓看着一车车的粮食从送平阳侯府就来,都忍不住羡慕了。
粮食清点了的一个上午,终于弄完完了,五万石粮食和十万两银子官交给了朝廷,大家不信也得信了。
京城有名的破落户,居然一口气为江南百姓捐了十万两银子和五万石粮食!
这话说出去谁信?
可偏偏真的发生了!
这平阳侯府的人可真低调啊!
一时间,说啥的都有。
至于那些被比着多捐银子的勋贵们,恨平阳侯府恨得咬牙切齿!
御书房内,新皇赵熙手将一可白子放入棋盘中,然后抬眸看向对面的周明朗。
“到你了。”
周明朗这才从游神中回过神来,他匆匆扫了眼棋盘中的棋子,然后急忙下了一黑子。
只见他笑了笑。“陈今日听了一个笑话。”
赵熙懒懒的抬了下眼皮。“哦?说来听听。”
周明朗想到昨晚夫人的交代,闭了闭眼,道:“昨太后娘娘把赏花宴,内子代龚家捐十万两银子和五万石粮食,那些眼高于顶之人,狠狠的把公家嘲笑了一顿,没想到打脸来得那么快!”
说罢,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赵熙的脸色。
见赵熙的脸色依旧那么冷淡,
周明朗都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说下去了。
这时,赵熙淡淡道:“江南水灾的事交给你了,……龚家那个……你想带就带着吧!”
周明朗连忙单膝跪地,“臣定不负皇命!”
此时周明朗知道,只要他这次将这事办好,回来就会升官。
……
沈蓉怎么也没想到,长生会跟着周明朗去江南赈灾。
哪怕两人很舍不得分开,但是。这是上的一个机会,沈蓉绝不会让长生错过。
沈蓉在长生离开前两天,她和六爷爷一起做了不少随身携带的止血药粉。
长生刚背的开始离开的那两天格外不习惯。
晚上再也没有人帮他摘果子,也没有人在地里种粮食了。
长生不在,空间里的粮,她也懒得种了,天天早晚在空间里摘些果子,堂妹送到铺子里。
就这,铺子里的生意客人还觉得果子不够。
果子不够也只能这样了,每天摘果子,爬上爬下的,她都觉得自己都要摘吐了。
一趟摘下来,沈蓉腿直抽筋。
两个小家伙见爹爹不在,也乖得很,能帮忙的地方都会帮忙。
很快,沈蓉的不习惯,适应了两天,不习惯也习惯了。
长生不在家,沈蓉也懒得往外跑。
沈家爷爷奶奶将过几天也会来看看孩子。
沈蓉带着两个孩子,关起门来,过上了平静的日子。
对于外面的流言,沈蓉及龚家人并没有人在意。
也因为沈蓉不在意的态度,京城里的人慢慢的也就没什么了。
这边,陈园在太后娘娘的花宴上,捐三万两银子,刘氏得知后,简直都要气疯了。
她是苦过来的,以前的日子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哪怕现在日子好了,刘氏也依旧扣扣搜搜的。
儿媳妇一出手就是三万两银子,刘氏怎么可能受得了!
哪怕这钱是陈园自己挣的,在她心里却只能是顾家的。
顾家的银子,决不能这么糟蹋!
为此,刘氏在家中大闹了一场。
sitemap